找回密码
 加入
论坛相关问题,请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其它问题请添加QQ群咨询,QQ群号1:642517,QQ群号2:123306696
查看: 3147|回复: 1

漫谈业余电台电码收发[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8 19: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莫尔斯电码作为一种音响提示信号,几乎无所不在。很多手机用电码信号SMS提示收到短信息,诺基亚公司则干脆把“CONNECTING PEOPLE”的整句口号的电码写进手机。2 |/ v' A: z: u+ ]
0 O/ O3 Y# H) w- T, u; @+ [
- |( s! x$ q! I4 a" \3 f' k

/ ?6 K/ O' d) q5 E+ u# P/ F3 G  ^人类最早发明的有线电信工具是有线电报,最早发明的无线电通信机是无线电报,因为利用控制电流或电波的有无,把不同长短的信号组合起来传递不同的文字符号信息,从技术上讲是实现通信的最简单不过的办法了。用什么样的信号组合来代表字母符号是人为约定的,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编码标准,后来全世界逐渐统一使用“莫尔斯电码”来传递英文字符。当然不同国家还可能有自己文字的电码标准,如日本的和文电码,以及俄文电码等等。莫尔斯电码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信号组合,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采用非对称码的数字通信。  _: w8 v; X7 o+ M: ^
! _! \/ Z  F2 O  q, ]6 x* K! E6 r

8 ?( V. Z1 ^0 Q3 x' T
7 {* b) j/ f% B' k  b- Q- b. c接收点的无线电信号质量经常受到电波传播条件以及各种干扰的影响。无线电话、无线电传真、无线电数据等其它通信方式虽然传输的信息量大,使用比较方便,但是要求有较高的信噪比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当信号传播条件较差时,简单、缓慢的电码可以经过由操作人员的大脑构成的廉价而又复杂的“处理器”从各种衰落和噪音中过滤出来。因此在很长的岁月中,电报方式曾在无线电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W5 G+ h, j2 P4 d$ R4 ~0 {, t, o0 T+ K) q
0 x9 X% G( i5 H
3 T1 H! P( E$ K
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通信卫星以及移动通信网络使直接或间接的远距离通信变得十分方便、可靠,成本也不断大幅度降低,近距离通信则由于调频技术的成熟,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通信质量更有保证。所以人工操作的莫尔斯电报在专业无线电通信中的地位逐渐衰退,近十年来已经基本退伍,只有军队等特殊部门还保留它作为一种以防万一的后备手段。
7 P( ~0 j* Z, X+ B! O$ S( [6 P+ ]- g; W/ _
( I: n( u/ k6 r) k% m( ^8 R# @
3 J. h( c3 W* }; A$ [1 X
但是对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讲,电码通信还是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大部分远距离业余通信仍旧在短波段进行,长途跋涉而来的微弱信号依然面临信噪比问题的困惑,电码通信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就能较好地发挥出来。如果使用键控等幅电报(CW)方式,就可能利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联络更多的地方。另外,收发CW的设备最简单,自制起来既方便、又便宜。当然,一部分老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怀旧也是维持CW方式的一种动力。掌握一种别人听不懂的“特殊语言”确实也是一种艺术。( h- o1 `9 D6 I3 W' t! u- `
+ Z- l" K0 Q% X6 U  j7 [

# M5 k+ g' o) V
$ l  G5 F# V' x2 B7 b! j! x* Q0 w在过去几十年中,国际“无线电规则”列有凡在30MHz以下操作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必须证明其具有收发莫尔斯电码的能力的条款。据说设置这一条规定的主要目的是用电码考试区分一个人是否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以免业余频段被冒充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其它人所占用。这种考虑是基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了考试一定会花功夫去学电码,而其它人则没有这种兴趣。, q0 ]* w: `: f& ~6 ]6 f

, p; y/ J$ Z9 `+ w$ {! ~
* ~1 e( d- R# X+ c; J' S' U* O  r/ j0 ^
然而近几年情况变化很快。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新技术层出不穷,许多十分出色的年轻一代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能在无线电技术上很有造旨,他们可以制造出收发电码的机器和设计出处理无线电信号的电脑程序,但却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学习枯燥的古典电码收发。将来所有等级的短波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是否还一定有必要在获取电台执照前通过考核电码收发技巧,成为前几年国外业余无线电界不断争论的问题。但是,对于高等级操作者讲来,电码收发技术还会在相当时期内被当作一种基本要求。
2 V$ U3 @% N! i2 X4 y6 j, B3 V0 x/ Y0 N% }

5 O* t2 M4 t0 O& p! D/ h0 X1 `4 u9 k* ~& m4 ]3 B; ]$ g' v8 W8 Q
我们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起考核收发报心里就发毛。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方法恰当,自学收发电码是不算困难的。
) e0 A9 D# d1 ]
( j  x* {5 h& d2 ]* [6 q
3 V% A2 o" I3 ?" l& T- {! ~& S- E' C" b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学习收发报的关键是收报。打好了收报的基础,你才知道正确的电码信号是什么样的,才有可能学好发报。从实用观点看,收报技巧比发报技巧重要。这好比讲话。如果你能很好地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你即使讲得慢一点、甚至发音不太准,也还总能把谈话继续下去。如果你听不清别人说什么,或者总是听错,牛头不对马嘴,那么不管你有多强的表达能力,话也是谈不投机的,除非只准你一个人讲,那岂不成了广播?业余电台是不准单向广播的。8 |/ Q4 p5 M3 _7 T$ h& `
7 c9 W( [: G& a7 o( w

. c: T+ z6 ]6 s) d' F. v4 ?% R
6 K; V4 b8 G) M/ G/ I收报无非是一种条件反射,象小孩学听话一样,虽然可以总结出种种经验,但主要的一条无非是熟能生巧,多听、多抄。搞一盘速度适当的电码录音磁带反复听,不愁学不会。当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练习要专心,一边练一边开小差是不会进步的。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速度,最好的练习速度是能抄对80%-90%,随着自己能力的提高,再不断提高练习速度。
. p4 s/ \8 ?6 W0 n7 b+ }- }3 p2 Q* F) k0 z. m9 r
' D* G" I4 ?6 V# a, w+ v4 b
" A7 Z% k* {1 G4 }/ v& b
过去我国许多业余电台操作人员养成了能“抄”不能“听”的偏向,就是能够较好地用笔把听到的电码不加思考地抄在纸上,但脑子里对抄的内容没有印象,还得从头看一遍才知道刚才抄的是什么,如果不先用手抄下来,就抓不住内容。这对于部队报务员讲是正常的,抄下来交给译电员去处理,弄懂电报内容不是报务员的职责和职权。但对业余无线电联络讲来不能直接“听懂”就是一种缺憾,尤其在DX竞赛中会失去宝贵的时间。所以除了应付“抄”报考试外,还应当练习自己的“听”报能力。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期拷贝中有一个镜头,地下工作者李侠在联络之余坐在藤椅上带着耳机收听新华社XNCR的明码电报,这种直接“听”出内容的技巧是十分有用的。' Y, Q/ v# n5 n( e6 t, h8 T$ v

  g: s0 O2 a0 T+ B) N6 R( p0 @- @1 j& x. m8 \

. m1 |& ?! v- B+ c至于发报,无论是应付考试还是实际应用,你的进步速度和最终发出的信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6 A, h, \- x  L" N9 t% u1 q( W: T3 Z4 X- E: a; l

8 M# V$ Q: v2 w; U, d- @  |; D* M; q
传统的“人工电键”或者“手键”,日本爱好者叫“纵振式”电键,是最经典的发报工具。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然而掌握却比较困难。如果想要达到较快的发报速度、坚持较长的间续发报时间,你就非投入可观的精力去练习不可,这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将来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手键发报好象古典的木工活儿一样,信号的长短、间隔完全靠自己掌握,所以信号具有一定的“人情味儿”。“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叛徒姚苇就是根据电码信号的“手法”认出李侠的电台的。等你有了相当经验后,甚至可以根据信号的特征大致区分对方的性别和性格。手键发报的练习有不同风格。我国部队过去的训练提倡使用弹簧很硬的带有球形键钮的电键,我国50年代报务员称之为“苏式电键”,并且提倡施以较大的腕力。这样练出来的手腕刚劲有力,适于在行军途中和恶劣条件下发报。但西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则使用弹簧较软、键钮顶部呈略微下凹的所谓“美式电键”,比较重视手指的弹性,练习起来比较省劲,适于在室内环境拍发。
; Q/ ~, V5 X( u
9 u! x4 Q3 ]: [3 k  A, a: V; `6 s2 ~( i
1 w6 V! ^: b8 f" U
手键发报靠的是养成手的习惯动作,一旦养成,很难再改。所以不难听到中国人和西方人互相说:“嘻!你的电键弹簧软/硬得没法用哇!”有的人则一开始没有练好,导致发出的信号总有某种严重毛病,手腕手指一用力就失去控制,这时候人们就说“哇!他的手坏啦!”这个“坏手”在电报的Q简语中还专门占据一方,叫做“QSD”。要是人家发给你一个“QSD”,那真是一种不客气的批评了。不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是友情为重的,一般是不会贸然这么给你一下子的。
$ V2 d/ e5 W" H( V+ }; p1 Y: N+ J, s7 j/ X+ F6 j. ?. o! }6 K$ d9 s" m1 D

1 p, z8 c$ C. ?0 i% [
7 J/ q, \; u$ O2 v7 a如果你并不想浪费太多的精力去学一门原始手艺,那么你可以选择自动键作为你的学习起点和最终应用工具。自动键是一大类电键的总称。因为纵振式电键靠手腕和手指的上下运动与电键弹簧互相作用形成一连串均匀的“点”,为此花费很多力气去练习很不合算,所以人们研制了许多种可以自动发“点”“划”的电键,把“产生”点划信号的操作简化为“选择”点划的操作。因为要选择“点”和“划”两种状态,所以这种电键的操作一般是靠左右拨动键柄来实现的,日本也叫“横振式”电键。
7 B! H0 I$ W0 ?& m/ n( \7 U! p
- }& k& r3 ]5 z5 s( z' P& L. o& O
) [6 @* i& R& S; D+ ?. S8 ?4 B' f
只自动产生“点”,靠人工产生“划”的是“半自动键”,早期的半自动键依靠横向振动的重锤、弹性条、档块以及适当的接触点形成一串点,改变重锤的位置和档块的间隙就可以调整发“点”的速度,不需要附加控制电路,但机械结构略为复杂。而且拨一次键手指赋予机械部件的能量是有限的,机械振动会在摩擦力和接点碰撞中很快阻尼衰减,所以一次只
# x( M) f& M( x9 u8 b  {
; ]2 m) [( I' B4 H4 d5 U" [
8 {7 R3 G1 z) v3 D: ]! X' L9 V+ D( p7 t$ d
能连续发十来个点。这种电键的美国经典名牌叫“Vibro”,我国老报务员连音带意称之为“拨拉Key”。6 D4 n7 }  ^/ U

' Z3 ]& E7 }4 ~, x' z+ N- D0 o
) N& r* z  W( a# d% T
. M" L. A( t! r3 [% t( a9 L点划都是自动靠控制电路产生的就是“全自动键”。最简单的自动键只有一个键柄,向左拨动发“点”,向右拨动发“划”。我国翻译出版的一些“电路大全”之类的书里介绍过一些这样的电路。这样虽然解决了自动生成“点”“划”的问题,省了不少劲,但点划之间的间隙完全由手工控制,当发报速度提高时,拍发点划交替较多的“C”、“Y”、“Q”等字母来就需要忙忙碌碌地左右拨动键柄,不但搞得电键经常在桌面上滑动,而且倒换方向稍一迟疑就会引起点划脱节,而稍一超前就会造成前面一个点划的缺损。# d, T; u; s6 I. y

6 [$ N6 T* a1 P& g% a: U
/ D8 f# d; }- T+ R( t; s- I2 v( V
4 R: Z/ j+ h% G0 H9 a% p; T稍改进一点的全自动键有两个分离的键柄,英文叫做“Paddles(双桨)”。利用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动作的时间差,在最后一个点尚未结束时,拇指仍一直对左键柄保持用力,使最后一个点拍发完整,而食指此时可提前做好对右键柄的用力动作,减少了“点”“划”间的转换时间,这样发起“C”、“Y”、“Q”等电码来就从容得多,电码质量也容易保证。但是还有美中不足,那就是点划之间的间隙长短仍旧受到人为操作的影响,稍一不慎还是会造成点划脱节或缺损。: g7 F) I% w7 }$ T3 \; N4 U. @
/ [6 |1 t- P6 Y5 O8 C; k& ]1 ?
7 O. {$ n5 A/ \8 T

* x: |+ K; Z, E6 G9 h4 ?进一步的改进是增加“点划自动完善”功能。就是只要一个点或者一个划一旦开始发出,那么无论手指是否继续按键,控制电路一定会将它完整地发完。这样,操作时只要养成点划开始后手指超前放松的习惯,就可以保证每个点划都很饱满,不会再产生点划缺损的毛病。
# s+ i0 i" a, u" n( s
. C5 O+ t, e6 T7 O, c6 l: q) ~0 G: p7 y% X; w3 h$ L

  P/ \0 \; o+ r- ]/ i8 d再完善一点的控制电路还具有“自动调整点划间隔”的功能。也就是,当你发完“点”后,如果食指提前按下“划”键柄,划信号不会马上发出,而是要等前一个点完整地发完,还要等待相当于一个“划”的延时,“划”信号才开始启动。因此操作时只要使“点”后发“划”,或者“划”后发“点”的后一个按键动作略微超前一点,自动键电路就会自动保证“点”“划”间的空隙严格符合标准。
1 B8 G- o' H4 k- e+ [/ Q4 E7 N- y% r
7 F1 ^- J% _+ }  p( ~* ^& K
8 t- K% U4 u* ?3 [) L. [5 O9 J
一个字符内的“点”“划”间隔有了质量保证,如果字符和字符之间的间隙还要受操作者控制的影响,那么发出的信号还是不理想的。因此更为完善的自动键电路还具有“自动调整字间隔”的控制功能。就是说,如果操作者在两次按动键柄之间的间隙时间不足一个“划”的,电路将其当作一个字符内部的“点划”间隔,自动拉长为一个“划”的时间。如果按动两次键柄间的时间长于一个“划”,电路会自动等待7个“点”的时间才启动下一个“点”或“划”信号,自动生成一个标准的“字间隔”(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的标准“字间隔”相当于7个点的时间)。* ~$ e9 j6 x: U$ a, S7 N& F* z3 d
+ N# R% E' F! Y4 Q

$ R$ V: Z: `9 `
! O* c) f# F3 F% K有了以上功能,自动键发出来的电码可以非常正规,象流水一样标准。但是当拍发“C”、“Y”等点划交替复杂的字母时,还要频繁地来回拨动键柄,对快速拍发不利。因此现代的自动键控制电路都有“自动交替”功能,英文叫作“Iambic(抑扬顿挫)”,颇有诗味。“自动交替”功能就是,在“点”“划”键柄同时按动时,自动键电路交替发出“点”和“划”。如果想发“C”,只要拇指先动,然后食指跟上,到适当时候拇指先放,然后食指也放开,就得到了一个具有完整的点划和标准间隔的电码“C”,而两个手指只各动了一下。发“Y”与此类似,只不过拇指略微点一下后早些放开。发“L”也差不多,只是食指先动。
& `& m' r8 e( t" k6 O$ a* i5 w: D7 f5 c5 ]

/ ]5 K5 o# |/ b4 V! q" @' L
. C* `2 H; }2 R# s+ Y" s  E2 K对于具有“自动交替”功能的自动键讲来,还有一项有用的改进功能,叫做“自动记忆”。“自动记忆”就是如果你在启动“划”后按了一下“点”键柄然后放开,那么即使这时第一个划还没有发完,电路也能记住你还要发一个“点”,在完整地发完第一个“划”,再等一个标准点划间隔后,自动补上一个完整的“点”。这样一来对操作的时间控制精度要求变得十分宽松,使自动键的性能有一个飞跃性的提高。% v/ K3 [$ o% I7 |& [
9 p' ~) n3 Y: W+ y+ w$ ~
6 n; d% _7 [  y8 @
; r. f. \" P0 {, I! Y& r: _( u
综上所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练习和实际使用的最理想的拍发电码的工具是具有自动点划完善、自动调整点划间隔、自动调整字间隔、自动点划交替和点划记忆功能的全自动键。虽然我们的叙述听起来挺复杂,实际上这样的自动键用起来十分简单,因为只要按照电码“点”“划”符号的大致顺序左右拨动键柄,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发出十分标准流畅的电码,而并不要求你的操作在时间上如何严格。只要在很慢的速度上体会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准能无师自通。一般讲来,每天自我训练两小时,不难在一周内掌握以相当于自己收报速度75%的速度拍发出高质量的电码信号,而且可以连续工作几小时而毫不疲倦。
9 `! U4 A- u: A4 X7 T5 Y7 ]* @! K: N  l5 M$ Z

- s6 s  h1 f( W: j
1 W% X( b' j4 T1 d! y从前面介绍可知,自动键功能可以组合出不同档次,使用效果大不一样,制作控制电路前应当留意了解、选择。购买成品时也要注意,即便外表堂堂的洋货也有功能极其简易的。
5 o; W5 X4 A9 f$ q6 G9 R; z) }6 d2 e, q6 c: E
4 o  `. [* A' Z, [! w

9 {1 f9 V9 b8 }- q6 u  o现代业余界的DX远征大腕,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具有自动交替和点划交替功能的全自动键,这不但一方面方便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对方,因为当要照顾速度或者信号不佳时,无论如何自动键的信号听起来要比人工拍发的信号轻松。美国、俄罗斯等国的一些爱好者经常在竞赛中以每分钟180码左右的速度连续工作许多小时,当然就更是非用自动键不可了。, k/ M4 a( o8 G! S

/ z; r4 k+ G# U" e% ~3 j
- U0 D2 A" t8 @6 T' A  S- d
* T+ t9 a7 ]7 m4 c  Y6 h0 q) \: p! S自动键控制电路无非是些电子元器件,自制并不困难,一般毋需调整,一装就成。
1 I- F/ l& ^( `3 C) w$ m6 }- I+ r4 Q- _' R5 i" ]* E. ^/ I

! H# o4 ^5 Y' d- s
+ Z; D% P% b$ \自动键除了控制电路外,还要有机械部分。如果想要拍发很高速度,就需要有动作灵敏的机械部分,包括足够稳重的底座和加工精细的键柄、支承和接点等。不过如果作为初学以及一般联络操作,用两条长15cm的断钢锯条,加上木板、螺钉等,做一个简易的自动键键体,还是很实用的。
2 e/ t3 z( G8 \$ v/ C2 Q7 Y/ P5 h
: Y) q, a4 m- x3 \  Q3 x* D) @' ?) H  ~& I' y7 X  j! Y6 ?1 S1 o+ Z
& D6 w' c7 _5 G1 M& ]! O
每个字符的莫尔斯电码所占用的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分钟发100个字母“E”,和发100个字母“J”,信号的真正速度差别很大。在考核收发电码的水平时,为了客观地反映电码“点”“划”信号的真实速度,通常用“PARIS”制或“CODEX”制两种计速方法。8 A/ R  C* {3 S3 m& O/ [

; c% C. t2 _4 ?5 p, O
8 D& L) c& p: _5 c7 e
' i, ~! A0 p2 h  p  m+ F1 Q常规英文词汇中各个字母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把大量的单词“翻译”成莫尔斯电码再进行统计,每个词平均占用50个“点”时间单位。而单词“PARIS”正好占用50个“点”时间单位(包括词间隔)。如果我们一分种连续拍发了单词“PARIS”一共1
, j& D0 d" v2 \" [/ t
5 T7 A. B* b' m  v
" U/ h0 D+ o, K$ h, ]& e3 g3 |' ^7 e; Z+ K. k
2遍,我们就称这时候的速度是每分钟12个词,缩写为12WPM;国内50、60年代也称每分钟12组,或者换算成为每分钟60字。如果我们这时固定每个“点”的时间单位不变,再去拍发其它报文,则这时的标称速度仍为12WPM,但实际上一分钟发了多少字符(或多少词)还要取决于报文的内容。6 f$ V  B+ t- o+ ?! u; |: {

% i+ ^+ G8 s% T2 z8 M3 y0 f/ n# ]
5 D) p8 T) ~/ e/ m2 f4 |3 W
* `( @9 M! l8 k考核或竞赛为了避免“猜”报文,经常采用完全随机产生的报文,各字母出现的概率相等。这时每五个字母平均占用的时间是60个“点”单位。因此如果用12WPM的速度来拍发随机报文,一分种只能发10组字母。所以有时也用连续拍发“CODEX”来代替“PARIS”作为校准速度的报文,因为“CODEX”正好占用60个时间单位。这样统计出来的速度叫“CODEX”制。
+ Z  v; p) P9 s6 a% y
4 U/ j7 U$ v4 x& k5 R) U; I% z2 e' J7 k& i

0 p6 a8 q6 x* B国际和我国常用的速度标准是“PARIS”制的。
' I4 y+ r5 T/ t4 @0 W" J: \; S: y1 v3 r* t' x
5 l/ _! \# f" X

/ e3 _+ {, t9 j( R7 C在本文结束前应该提及的是,作为书面语言,前面许多地方用“划”和“点”来表示莫尔斯电码中的长短信号,但是我们在口头表达具体电码时,应该养成习惯把它们读成“大”和“的”,以便听起来接近于实际的电码信号。日本爱好者则读成“吱”和“笃”,当然听来别有一格。
' P) v* u% m% V
6 i8 _1 m- u5 M& S% w$ i% y
8 H4 @( r0 [" ?' N# B, M& k
2 W# u2 U* T7 v4 a- f% ]总之,在现代通信手段不断更新和丰富业余无线电方式的今天,电码联络仍不失为爱好者的一种值得掌握的古典基本技巧。
发表于 2004-10-28 2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宁波HAM业余无线电论坛 ( 浙ICP备20019809-1号|浙公网安备33021102000705号 )

GMT+8, 2024-5-7 05:27 , Processed in 0.0476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